四川裕德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主要从事有机段木银耳、黑木耳、香菇的生产、加工与销售,其中银耳和黑木耳获得国家农产品有机认证,是区域公用品牌“巴食巴适”段木耳菇类产品的标准制定者。公司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在高明新区周子坪村、陈河乡陈家坝村、诺水河镇梓潼村建有有机段木银耳种植基地3个,建有标准化耳房260余间,产品加工车间1座,年生产有机“两耳一菇”产品8.5吨。公司有通江银耳菌种厂1个,年产优质通江银耳菌种10余万袋,还种植六妹羊肚菌1100亩。2018年,旗下通江县裕德源润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建成银耳面膜生产线条,产品已投产面市。
公司以发展通江银耳产业带动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增收致富为业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完善“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2023年带动基地周边农户1500余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3个基地为中心,发挥生产试验、展示示范、技术培训、体验观光集成功能,有力地带动了基地周边耳农种耳增产增收。同时,辐射带动500余户农户种植以段木银耳为主的食用菌,推广新品种、推行新技术,2022年户均增收6000余元,2023年户均增收6500元。
四川明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农作物种植与购销;引进新技术、培育新品种,开展与药材有关的技术研究、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等,主要以中药材种植、销售为主。公司于前期投资900余万元,建设有1500余亩的种植基地,现有专业药材种植农户300余户,近400人。在公司带动下,成员种植户年均增加收入5000余元,带动周边农户1500余户。公司坚持多元化发展,基地及签约家庭种植户现种植白芷600余亩、桔梗500余亩、丹参200余亩、白芥子200余亩、当归200余亩、皂刺100余亩、黄精50余亩,白芨、重楼、白芍等也有一定的种植保有量。
四川省通江县罗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茶文化推广及相关农产品开发于一体的民营企业,现已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四川十大茶叶企业之一。公司以“罗村”品牌为核心,陆续开发了“罗村”“火天岗”两大系列茶叶产品,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四川名牌产品、有机产品,“罗村”商标认定为四川省著名商标。公司系列产品先后获得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中茶杯”一等奖、西博会金奖等100多项国家及省级荣誉。
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公司先后在通江县铁溪镇、永安镇、烟溪镇等地带动1600多户农户发展茶产业,其中,脱贫监测户33户。并重点帮助脱贫户培育致富产业,帮助脱贫户自建家庭茶园,发展种养殖业,优先安排脱贫户到公司务工就业(制茶、茶园管护等),帮助脱贫户增产增收。
四川顺和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首批“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之一。先后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省农业丰收奖“先进集体”,“顺和通”入选“四川省农产品企业品牌”,“诺水”通江大米先后入选“四川好粮油”“中国好粮油”产品、“四川省农产品品牌”,2023年销售收入达5482万元。
公司一直致力于盆周山区粮食作物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模式探索,积极开展小麦、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全面集成了山区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引领了县域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公司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自主发展绿色、有机优质水稻种植,认证无公害水稻5万亩、绿色基地2万亩、有机水稻2000亩。公司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效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2023年共计流转土地3462亩,其中,治理荒稻田600亩,就业带动农户689户,户均增收13700元。组建社会化服务中心,集成盆周山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52个,带动10687户农户发展订单生产,种植面积达2万亩,回收优质稻1.1万吨,助农增收165万元,大幅度增加了种粮农民收入,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了贡献。
通江县康源油脂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7月,属国有控股粮油加工规模企业,主要从事粮食、油料、农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业务,拥有一条年加工能力40000吨的国内先进植物油生产线。公司属于取得SC认证的企业,先后被评为巴中市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四川省扶贫龙头企业”、农发行“A”级信用企业、四川省“小巨人”企业。具备中央储备油代储和省、市、县储备油承储资格。公司主要产品为“诺水河”牌菜籽油等系列产品,被评为“四川好粮油”。
巴中市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5月,是巴中市首家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公司专业致力于青峪猪保种及全产业链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部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四川省核心育种企业、中国十大扶贫案例企业、四川省十大科技创新改革企业、欧盟中国有机双认证企业、绿色食品认证企业。
公司建立了从保种、扩繁、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市场营销、品牌创建全产业链标准和体系,打造了“青峪黑豚”有机猪、“青峪黑猪”绿色猪高端猪肉产业体系和品牌体系。“青峪猪”荣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认证商标、世界农场动物福利组织颁发的“金猪奖”、四川省名牌产品等称号;“青峪猪”品牌价值经农业农村部官方认定为6.86亿元。
在产业运行过程中,公司建立起了“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保险和保底回收”的产业基地扩增机制,并探索出了“党建+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大户(贫困户)”六位一体产业扶贫新模式,2022年,通过合同、合作、股份合作等联结方式带动3050农户增收,户均增收3200元;带动8户专合社发展特色生态青峪猪养殖。2023年通过合同、合作、股份合作等联结方式带动3070农户增收,户均增收4380元;带动6户专合社、2户家庭农场发展特色生态青峪猪养殖。公司明确负责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数为30户。公司对参与养殖的农户按保护价收购,提高了农民养殖青峪猪的积极性,带动了农村养殖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参与养殖的贫困户脱贫奔康。
四川省通江县银耳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7年7月,公司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以强基地、建专业合作社、开拓新市场为三要素,有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健康的发展。
近年来,公司大力发展以通江银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在全县建成一大批区域化、专业化、特色化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同时对种植基地实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为龙头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原料。同时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协会、农民购销公司、运销专业大户、专业户等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壮大食用菌种植队伍,在农民之间发挥桥梁作用。2023年公司通过合同、订单及随行就市带动基地种植面积达1403亩,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47人,直接带动农户6454户。
通江嘉祐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0月,是通江县农业产业发展的融资载体、投资主体和经营实体,承担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涉农投融资服务、粮食安全保障、乡村振兴和农旅融合发展等重点职能和任务。建设项目包括通江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通江银耳核心区)项目、通江县山地高效茶旅融合产业园(兴隆)建设项目、通江县“优质粮油+青峪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等。
公司在全面推进企业发展的同时,有力地助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充分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一是推进土地流转,项目所用土地优先流转贫困户的土地,最大限度发掘贫困户的土地资源优势,让“死地”变“活地”,实现土地增效与农民增收共赢,带动农户脱贫致富。二是全面助力贫困户增收,通江县“优质粮油+青峪猪”现代农业园区种植生产过程中,在广纳镇构花坪村和铁佛镇观山坪村、平坝村、尖包岭村、白土垭村就近聘用当地老百姓1550余人,帮助解决当地百姓和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三是创新利益联结,大力发展通江银耳产业,依托“公司+基地+新型经营主体(专合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直接向社会提供就地就业岗位400余个,直接带动农户230户,极大地增强了银耳生产主体和耳农的种植信心,还通过统一收购农户的新鲜银耳,实现耳农“零风险”。
通江品冠银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月,以通江银耳为主要产品,集食用菌、中药材、干鲜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公司拥有28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注册了“银花仙子”“森食荟”“诺贝耳”等商标,是通江获得绿色、有机“双认证”的食用菌生产企业,被通江银耳协会授予“通江银耳道地产品推荐单位”,是四川中小科技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成立以来,着力构建“公司+村集体+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等多种联农带农机制,探索出以统一提供菌种、统一接种灭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回收产品、统一市场销售等为主的“六统一”发展模式。先后在陈河、新场、诺水河、永安、板桥口等乡镇建立银耳栽培示范基地7个,直接带动63户贫困户脱贫,辐射带动农户200多户。2022年,公司与涪阳镇中码头村整村推进有机银耳村建设,2024年,公司在铁佛镇凤凰村创建通江木屑银耳工厂化栽培示范基地和中心菌种厂,年投产8批次,生产银耳菌棒11万袋,鲜银耳产出8万多斤。根据公司发展规划,未来三年将辐射带动1000多户耳农发展通江银耳产业,实现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四川一爻良方健康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5月,由2014年6月注册成立的通江县千方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更名而来,主营业务为中药材种植、初(精)深加工、药品生产研发及营销等。是通江县唯一一家从事药品生产销售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应急中药材及中药饮片采供重点企业之一,也是治疗类中药饮片重点生产企业之一。公司成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被命名为“巴中市技术中心”,还成立了“优质中药材生产联盟”。
一直以来公司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合作社主体、农户参与”,采取“企业+专合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农民增收。基地采取订单生产,产品收购企业实行高于市场行情价格的10%进行保底收购,确保药农稳定增收;合作社采取农户入股分红的方式,户均增收100元以上;订单企业负责黄精种植技术的培训、指导和产品收购,确保药农技术得到保障。专合社负责种子采购和组织生产;项目实施企业优先使用当地脱贫户、监测户人员就业和基地用工,稳定就业岗位58个,年均收入40000元以上;带动农户1700户以上,户均增收500元以上;基地农户分红增收100元以上。
四川爱吃兔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7月,是在省政协、省国家安全厅的协助下,由通江县人民政府引进的一家助力乡村振兴的农业产业化全产业链企业。2022年四川爱吃兔食品有限公司被巴中市评为“十大优秀招商引资企业”,2023年被评为“十大贡献突出企业”,是全市少有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7项。
公司在巴中市区域内建有一个养殖基地和一个精深加工厂,其中,养殖基地占地100余亩,长期存栏曾祖代、祖代伊拉、天府黑兔种兔11000余只,可带动县级地区年出栏商品兔1000万只以上;养殖版块现有合作养殖户2720户,约5000人;位于通江县食品工业园区的精深加工厂占地近30000平米,可年屠宰1000万只商品兔,拥有屠宰、分割、精深加工三条生产线。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大学等知名院校合作,结合企业自有的“兔肉加工方法”等12项兔产品加工发明专利技术,现已经开发出“爱吃兔”品牌“休闲食品”“特色冷吃”“优质涮烫”“冷鲜分割配送”共四大系列60余种兔肉产品。
公司的发展带动通江县66个村集体,4000余户养殖户户均年增收20000元,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40个,就业带动人均年增收50000元,为通江县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